原标题:中国和日本同步开展足球职业联赛,三十年间发展为何天差地别
中国足球从1994年实行职业联赛,转眼已经是第27个年头,这么长的时间就算是摸也应该找到门了,但中国足球不但没能找到门,连窗户在哪现在都不知道了,实现了转眼回到解放前的状态,大量球员失业,球队解散,老板跑路,花式欠薪,讨薪要账,各种花里胡哨的烂事充满各大网站的体育头条,
而和我们同步进行职业化的日本足球,在28年的职业历程中一步一个脚印,日本足球已经实现了脱亚入欧,跻身世界二流强队行列,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1987年汉城奥运会预选赛,日本队在主场被中国队2比0完胜,日本队从身体到技术上完全被中国压制,可以说毫无胜利的机会,这也让日本人痛下决心,改变日本足球的面貌,创建日本自己的职业足球联赛,
日本足协主席川渊三郎经过四年筹备,在1993年宣布联赛开锣,为了扩大足球在日本的号召力,鼓励各俱乐部请来一些世界级的球星,白贝利济科,英格兰神锋莱因克尔,巴西队长邓加,丹麦的大劳德鲁普等一系列巨星纷纷加盟,这也让喜欢棒球的日本人对足球有了更多的关注,而提出申办2002年世界杯更是在日本刮起了足球热风,
很多大财团开始对足球进行投资,通过足球扩大知名度也是对企业最好的宣传,这样就让日本足球进入了良性循环,
而各俱乐部和日本足协又开始耐心地培养年轻球员,将球员送往巴西和欧洲进行培训,系统地选出好苗子,而且日本各级国家队都统一打法,走传控路线,让球员不会因为经常改变技战术而无所适从,这种耐心让日本从亚洲二流迅速向亚洲一流强队靠拢,
而此时的中国足球联赛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繁荣后,开始迅速向东南亚联赛靠拢,假赌黑横行联赛,很多比赛没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结果,关系球,面子球,领导打过招呼的球,每个赛季都要来个几十场,面对种种质疑足协就是一句话,没有证据,上梁不正下梁歪,从此联赛变得乌烟瘴气,青训这一块更是因为出成果的速度太慢,而无人关注,哪位领导也不愿意自己栽树去让别人乘凉,
1996年亚洲杯上,中国队在小组赛生死战0比1完败给日本,靠叙利亚队帮忙才小组惊险出线,两队的水平经过九年时间出现了大逆转,日本队技术细腻,在场上有条不紊,而中国队的队员的水平和九年前那些老将比起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,
而j联赛继续学习外国先进的联赛,1994年俱乐部开始施行名字中性化,增加地域的归属感,也防止投资人更换不停地更改俱乐部名称,虽然开始遇到很大的阻力,但实施后的效果良好,让各俱乐部显得非常正规,而在开始的几年没有升降级的联赛让悬念和看点很少,1999年,j联赛开始实施升降级,让联赛可以吐故纳新,变得更加繁荣,联赛的繁荣让加上年轻球员的迅速成熟,使得日本足球受到世界的关注,1998年中田英寿以400万美金的身价登陆意大利的佩鲁贾俱乐部,成为亚洲足球的头条新闻,
而在同年,也是中国队最后一次战胜日本队,在东亚四强赛上,霍顿带领中国队2比0战胜日本,让国人精神为之一振,殊不知那是中国足球的回光返照,此后23年间,各级球队对日本队比赛,就只剩下惨败了,
1999年在巨大的压力下足协主席王俊生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联赛,他的离开不是黎明的到来而是黑暗的开始,新任足协主席阎世铎到任后一心只抓大赛成绩,联赛在他的眼里只是赞助商的游戏,联赛搞好了就会影响国家队成绩,他宣布取消升降级,让联赛陷入一片混乱,2002年世界杯出线成了足协的遮羞布,但参加了一次世界杯又能怎么样呢,联赛的根基被阎世铎彻底毁掉,除了一些想要政策的大老板,没人在想玩足球,
中国队的战绩也从以前的亚洲准一流,掉入三流球队的行列,开始为能从亚洲区预选赛的首轮小组赛突围而奋斗,从以前的恐韩,恐伊,到现在的恐叙,恐泰,以前以乌兹别克斯坦,沙特为竞争对手,到现视马来西亚,菲律宾,印度为劲敌,就知道中国足球沦落到什么水准了,能和这些亚洲四流球队为伍多长时间呢,恐怕也不会太久,因为中超联赛新一轮的崩溃只是刚刚开始。
在12强赛中,中国队将面对日本队,这场比赛可能会成为b组焦点、也是最受关注的一场比赛。抽签结果出来后,多位媒体就中日足球争夺战进行了讨论,并对此进行了分析。最近,一位在中国从事青训工作的前日本国脚也对此发表了看法。他便是前日本国脚是乐山孝志,近日在他接受采访时表示,他现在对中国足球还是比较了解的。他相信,在十二强比赛中,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,日本足球会对中国足球的进步感到惊讶。如今的中国足球的确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特别是在加入归化球员和留洋的武磊后,不少媒体以及国外关注足球的人们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。最近几家媒体分析,他们认为今天的中国足球不容小觑,这是一支崭新的中国队。在日本队主教练森保一的眼中,他也认为中国足球不可轻视,下一场比赛他必然会告诫球员要集中注意力,不要大意。此外,乐山孝志还表示,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应该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,他认为防反将是中国足球获胜的最大可能性。必须说,我们也非常感谢这位前日本国脚的分析,因为他在中国从事青训工作,对于中国足球现在的真实发展认知是比较客观和清晰的,希望中国足球接下来能打出一场精彩的比赛!
这些日本孩子的技术真扎实啊。在第二届YICC青少年国际足球挑战杯的现场,旁边的上海上港U15选手的家长们说。在职业足球水平上,为什么同样的训练年数,同样是黄种人,日本选手的技术一般比中国选手好呢?我问了很多专业人士,得到了启发。其实不仅仅是青少年足球比赛,在世界杯、欧洲五大联赛、业余赛事中,日本选手的小技术也非常亮眼。同样的大纲,同样的标准。S.T.FC本田圭佑足校领导广濑太郎说:N年前,我们设计了技术标准。队友应该离我多少米,有明确的规定。的确,在YICC竞技场,日本队的比赛有两种感觉。日本选手的基本功动作,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无论是收到短传还是长传,日本选手没有错误,动作都是相当到位的。相比之下,中国选手的姿势差异很大,通常停球精度不高,失误较多。换句话说,日本选手是工业标准化流程产物。而中国选手更像手工作坊式流程的产品,差异化较大。日本足球的这项技术标准化始于1960年代。此前,日本教练更加重视精神层面,只重视是否有毅力和勇气完成超过肉体极限的大运动量训练。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恶魔监督的工藤孝一。直到德国传奇教练克莱默的到来,才改变了这一点。日本足球教父克莱默。日本足球教父克莱默。克莱默曾带领拜仁获得1975年和1976年欧冠冠军,1960年被邀请去日本的执教时,他只是默默无闻的德国杜伊斯堡体育学院主任教练,这个身高1米61米的球场拿破仑最后成为日本足球教父。克莱默创立着名的克莱默教义,在教义中明确规定,要建立教练培养体制,充实教练组织,教练要严格按照课程安排,定期集训,同时确定统一教练体系,确保梯队指导一致性。克莱默离开日本时提到的克莱默教义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,但他的朋友岩谷俊夫继承了他的衣钵。他坚持在每日新闻上连载足球教室栏目,并于1967年整理成足球教学一书。这样的理论探索,加上教练体系的构建,日本选手有统一的指导方向。这样的标准化,很难培养孙兴敏这样上限极高的选手,但至少能稳步前进,不断提高大批量运动员的下限。这次的丢球让日本很恼火。继续完善优化,补齐技术短板。2018世界杯上,日本选手被比利时三球逆转,无缘八强,日本选手的身材劣势显露无疑。生理上的缺陷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,但是其他方面的缺陷日本都在不断改善。最近,针对这次世界杯上出现的“惨痛经历”,日本国家电视台拍摄了一部49分钟的纪录片,标题是“罗斯托夫的14秒——世界杯日本vs比利时不为人知的故事”,采访了多位日本、比利时国脚,对这次被淘汰的“惨痛经历”进行了极为详尽的分析。一九九八年,在川渊三郎推动下,日本队成立技术委员会,提出「三位一体强化策略」,包括:国家队强化、青训培养与教练培养三大部门,分享资讯信息,保持密切联系,建立球员强化育成机制,以及提升日本足球水平。相应反省与改进,始终是日本足球发展的核心理念。而且日本也根据世界最新的技术趋势,不断完善足球教学体系。瓜迪奥拉的“梦三”在2008年风靡全球,日本足球人士认为这符合日本足球未来的发展方向,于是疯狂地进行学习。日本前国奥监督反町康治和强化技术委员长原博实都是tiki-taka的忠实信仰者,日本国家队也一度被称为“亚洲巴萨”。近几年来,日本U15球员的射门命中率一直受到批评,但在这届YICC比赛中,日本U15球员表现出了极高的射门欲望,尤其是禁区弧顶和右路小角度的远射,其脚法稳定性令人印象深刻。例如上海上港0-4负于鹿岛鹿角,上港8-4不敌鹿岛鹿角,鹿岛鹿角9-4不敌鹿岛鹿角,效率极高。本场比赛,鹿岛鹿角全场16次犯规,2张黄牌,远远高于上海上港0张黄牌。之前的媒体总是说日本球员踢得很干净但很不聪明。但是在这个年龄层,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合理地使用规则战术犯规。100%投入,没有打折的训练。”日本球员的技术为何如此出色?相同的训练年限,为什么中国球员就做不到呢?”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曾经在青训领域工作很久的上海申花名宿卞军。卞军解释得很有推理性:“两个方面来分析,一个是球员方面,许多中国球员缺乏目标。假如对足球不感兴趣,平时也不琢磨足球,没有向上的欲望,那你的技术是无法达到很高水平的。”“看看日本球员,他们100%投入,一点也不懒惰。球员都很会思考,每一个位置都有10名球员在竞争,竞争非常残酷。另外一方面是训练问题,我们许多年轻球员都没有打好基础。原来练习基本功要练一年,我们有的教练为了快出成绩,练了三个月就练得差不多了,就练战术、练力量去了,这是别人练的吗?另外,日本球员的训练强度很大,很严格,这是大环境的问题。」在向鹿岛鹿角青训部主管TakashimaTakehiro提出同样的问题时,对方的回答非常简单:“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,只是我们更加努力,更加专注,更加吃苦!”更加激烈的比赛,可以促进更加努力的训练,促进更持续的进步,这就是很多圈内人一直强调足球人口要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体力+战术,使技术更加稳定。中国小将还有一个普遍的体能问题,那就是下半场,技术动作很容易变形。特别是在炎热的八月,这种情况更加常见。但是日本的小选手,相对要好一些。这是因为,除了日本球员基础扎实之外,还有另外两个原因。1、身体素质和爆发力训练。日本十分重视体能训练,就拿本田圭佑足球学校来说,没有比赛的日子,球员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晨跑5-10公里。此外,我观察过鹿岛U17队U17球员在恒大杯期间的训练,其中折返跑和其他爆发力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。这种训练,使日本球员有足够的体力应付整个比赛,并且他们的下盘非常稳定,肌肉非常发达,长传和远射都很轻松,这对15岁以下的年轻球员来说,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在最后的比赛日,面对强悍的巴拉纳竞技,本田圭佑足校仍然疯狂地进行前场逼抢。2.战术统一。很多中国青少年球队,由于战术观念不统一,球员的球商和球技也参差不齐,加之强队的高压逼抢加快了节奏,导致失误率很高。运动员的无效跑动很多,浪费了很多体能。若有队友低级失误,更会影响年轻球员的心态,形成互相抱怨的局面。与日本球队情况正好相反。在开赛初期,由于对手的体力充足,日本球队容易吃亏,不过一旦控制好节奏,就会轻松许多。队员们一拿球,就知道如何跑,为了更合理地利用空间。上港3-5不敌鹿角,在短传、中距和长传三种传球方式下,上港完全落后于对手,由于赛程紧绷,天气恶劣,球员体能迅速下降,使上港队员被对手打蒙。中国足球需要因势利导。尽管日本球员在技术上确实领先于中国球员,但是我们不能失去信念,中国球员也有自己的特点。第2届YICC赛事中,湖北队与日本队4次交锋,取得2胜1平1负的战绩,场面并不沉闷,显示出球员身体对抗、速度等方面的优势。即使是S.T.*本田圭佑足校的教练也会感叹:“湖北人的身体素质真的很棒,以后我们招兵买马也要考虑这个问题。”由于中国地域辽阔,不能像日本那样采用统一的技术训练标准——广东有南派足球,上海有海派足球,北京有小快灵。那江苏球员的风格是什么?扬晚报足球记者张昊对我说:“江苏选手跑动能力强,有小聪明,速度快,还有一定的小技巧。湖北选手的特点呢?湖北一U15教练罗昊说:“湖北人融合了北方人的强项,南方人的小技巧,虽然没有北方人高大,也没有南方人精致,但融合了南北强项。且湖北人的性情勇猛,场上特别拼,气势足。”因此,中国的各个地方政府,都需要根据各自的地区特点,采用适合自己的技术方针,不必千篇一律。S.T.*本田圭佑足球学校的广濑太郎敢说:“中国在进步,有球员在欧洲踢球,但是在20年内应该不会超过日本。”
世预赛40强赛即将打响,第六场日本队率先登场。对阵弱旅缅甸队,胜负没有悬念,最终打出了瞠目结舌的10比0的比分,不要惊讶,上一轮他们14比0横扫蒙古,6轮比赛打进37球一球未丢,提前2轮出线。看到隔壁如此表现,网友调侃到:不要再学日本足球了,我们连学习日本足球的资格都没有!那么日本足球凭什么能长盛不衰,一骑绝尘呢?1:重视基本功从小培养日本青训非常发达,大学都有自己的球队,人才辈出。在孩子开始练球时,日本就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。这个体系非常详细,甚至规定到队友离我多少米我才可以传球的地步。动作应该怎么做,传球怎么传,跑位怎么跑,策应怎么策,细致到你根本无法想象。因此,我们能看到日本球员虽然身材不高,但是传球带球,基本功都非常扎实,基本不会出现低级失误。2:技战术风格一直坚持日本人没有身高优势,他们巧妙避开这一劣势,玩起技术足球,玩起传控足球,人送外号亚洲巴萨。多少年来,日本即便是换教练,风格也要坚持。而不是今天学德国,明天学巴西,后天看谁拿世界杯冠军就学谁。无论你是大牌洋帅还是土帅,短传渗透一直都是日本足球的精髓,也是致命法宝和赢球关键。3:专业化管理支持球员留洋日本足球协会是日本足球的管理机构,主席田岛幸三也是足球运动员出身。组织内都是足球界的名流、专业人士,不存在外行人士指挥内行的情况。球员在国内崭露头角,就会被送到欧洲深造,足协会给予政策和金钱支持。田岛幸三说过:一个运动员老依赖俱乐部是一种悲哀。日本足球一直在进步,他们目标是进世界前四。实力强大绝非一日之功,必须拿出绣花针的功夫才行。从小抓起、自律勤勉、坚持不懈,足球的春天迟早会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