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所有图片均来自深圳市踢出未来足球俱乐部
5岁及以下年龄段是儿童参与足球活动的启蒙阶段。教练员和老师们要更多采用游戏的方法,使他们在玩中学、做中学、游戏中学。尤其是通过结合球的和非结合球的,利用各种练习器械的组合,增加趣味性,开发他们各种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。同时更多利用生活中的机会,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,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,减少不必要的担心,尊重孩子的好奇心。
切记:不能让孩子进行长时间或剧烈的活动。
此年龄段的儿童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迅速,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,但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,单纯或过多,过久的活动容易引起疲劳。呼吸系统的肺部弹性较差,胸廓狭小,呼吸较浅。虽然5岁孩子心脏的重量为出生时的4倍,但负荷力仍然较差,大肌肉技能有较大发展,可以以一只脚站立并保持平衡,小肌肉动作也有所发展,爱玩更有挑战性的游戏。
此阶段的儿童个性初步形成,但不稳定、不明显;易激动、自控力较差;活泼好动,积极动用感官感知新事物。此阶段是直觉思维+具体形象思维发达的阶段,物权意识明显,并且爱学好问,好奇心强,更多的是在活动中学会交往。
(1)技术能力:运球追逐跑、运球变向、球感、射门;
(2)战术能力:目标和了解“三角形”概念、射入球门,没有球时追赶并抢球;
(3)体能:协调、平衡、灵敏、跳跃、滚翻、攀爬;
(4)心智能力:喜欢足球、模仿动作、好奇心、占有欲、抗挫折;
(5)社交能力:体会快乐、结交朋友。
(1)技术能力:运球跑、用脚感知球的性能、运球、射门和1对1;
(2)战术能力:方向、“三角形”和目标意识、保护自己的球不丢,丢球后追赶上抢;
(3)体能:各种身体协调性、平衡力(单、双足)、灵敏、跑;
(4)心智能力:体验成功与失败、感受乐趣、喜欢足球、表现欲、好奇;
(5)社交能力:体会他人的存在、与朋友相处、体会和遵守基本规则
周次数:2次
训练球号 :3 号、各种球
场地大小:2-3 人制
球门规格(高 X 宽) :0.80 米 X 1.00 米
建议此阶段不设正式的比赛,训练中采用练习赛(最多3对3)形式让他们体验对抗。
胜负和射门得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,重在体验快乐,用脚控球和得分的乐趣,丢球就追赶抢球。没有越位、没有点球、没有角球、由本方端线传球或运球开始,没有红黄牌。
尽量采用各种游戏,具有一定的竞争性,使他们展现表现欲。但避免只采用一种游戏持续太长时间,可以变化多种形式。
(1)通过观看卡通或动画片的形式享受游戏和足球比赛的形式和过程;
(2)自我设计进球时的庆祝形式以及展示;
(3)认识三角形和基本颜色;
(4)了解高糖甜食,避免赛后食用;
(5)教导孩子如何参与、如何学习体育和比赛规则;
(6)采用室内的游戏体验成功与失败。
(1)教练员职责:教练员要了解此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,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和多种器械培养他们身体基本活动的能力,并注重协调性,平衡能力和灵活性的练习,可以用手开始体会球的性能,逐步转移到用脚感知球性。教练员必须要耐心,具亲和力和幽默,尊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权利。
(2)指导要求:教练员应积极采用正面赞扬和鼓励的方式,变换和调整难度,让他们体验成功。要满足占有欲,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投入的机会,并通过正确慢速的动作示范建立动作形成和完成的概念。
(3)建议:教练员分组时考虑能力的平衡性,增加挑战和趣味性;把三角形和颜色与训练内容相结合;尊重孩子的天性,鼓励创造性,满足活泼好奇心;鼓励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,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巧;考虑孩子短暂的注意力,多变换活动内容;让孩子在模仿中学、玩中学、做中学、游戏中学,以此来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;让足球成为孩子的朋友。
(1)安全,保护;
(2)视觉高度,与孩子的视线保持同样高度;
(3)鼓励和赞扬要频繁、及时,增强孩子的自信;
(4)公平提供每一个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;
(5)难度设置和调整要适宜。
在足球训练中,将实战场景巧妙转化为训练教案是提升球员能力的关键。本文全面解析如何从实战中提炼精华,构建高效训练体系,让球员在模拟实战环境中快速成长。从场景捕捉到难度递进,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论助你打造更具实战价值的训练课。01 精准捕捉实战精华首先得仔细复盘实战录像,挑出那些超有训练价值的场景。就像持球队员运球逼近罚球区前的危险地带,这时持球队员得根据接应和防守人员的动向,快速做出下一步的决策,这就是咱们要抓住的关键场景。02场景移植搭建训练框架把这个场景"搬"到训练里,安排2名前锋、4名前卫对阵4名后卫和4名前卫,让他们守一个球门。进攻队员去守2个3米宽的小球门,再配1名"守门员"。03聚焦主题简化场景简化场景要紧紧围绕训练主题。如果主题是提高持球队员的运球能力,那先别设置防守队员。因为在学运球时,孩子得先熟悉不同速度运球、绕过障碍物和改变方向等技巧。无对手的带球跑练习,能让孩子专注于跑动和推球。之后可以让守门员抛球,队员控球后运球射门,这还能让孩子学会感知周围环境。但要是训练主题是1v1射门,一开始就得安排防守球员,给持球队员增加压力,这样他们才能在模拟实战的压力下学会突破和射门。04逐步增压提升难度随着训练推进,让持球队员1对1面对防守队员。守门员抛球后,防守队员马上逼抢,持球队员就得快速做决策:用假动作过掉对手、趁防守队员没到就射门,或者靠速度运球突破。防守队员抢到球,可通过传地滚球穿越小球门得分,还能和守门员一起进攻专门的球门,这样更贴近实战。05丰富场景逼近实战接着增加攻防队员,让场景更复杂。比如2对1射门时,持球队员可以选择自己过人,也能传球给队友;变成2v2,接应队员就得快速接应,持球队员压力更大。就算不增加人数,缩小场地、引入越位规则也能增加压力。06回追加入完整还原最后增加回追的防守队员,逼着进攻队员加快进攻节奏,到这儿场景就完全还原实战啦。练习从进攻方反击开始,第四名防守前卫和其他前卫同时回追。进攻边前卫一开始可以两次触球,等能力提升了,就要求一次触球。对于高水平球员,还能针对特殊阵型开展特定位置的"功能性训练"。具体选哪种训练,得根据球员水平和经历来定。通过这种从实战提炼训练的方法,能大大提升球员的比赛能力。END
从几岁开始可以进行长跑?年龄18岁以下的孩子称为儿童,具体划分为:幼儿期/学龄前儿童(3-5岁),童年期/学龄儿童(6-11岁),青少年(12岁以上)——幼儿期/学龄前儿童(3-5岁)可以进行大量走/跑+跳跃+抛掷的游戏,体育运动依然需以培养乐趣为主,不应有过多竞技的成分在里面。此时的儿童平衡能力和注意力有限,视觉跟踪移动物体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成熟。以足部骨骼为例,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近70%仍未软骨,且多没有形成足弓(扁平足状态),足底也有较多脂肪。长跑并不是此时孩子应该考虑的项目;童年期/学龄儿童(6-11岁)已经可以尝试技术化动作的运动,它们的心肺有氧功能也正在最关键的发育期,通过匀速慢跑、快慢跑结合的方式,对身体成长是有帮助的。跑步的距离控制在400-1500米之间,在秋冬季可进行1000-2000米的慢跑训练。部分热爱跑步且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孩子,也可把距离近一步提升至3000米-5000米——这也是高年级体育运动会上的最长距离组别;青少年(12岁以上)的体育课程安排中,部分学校/地区会将中长跑作为固定项目。因而日常每周2-3次、每次400-1000米的跑步就应该作为规律锻炼一部分。这一年龄段不少孩子会因摄入过量、缺乏运动等,开始出现体脂过高的现象,也更需要增加长跑等运动避免。儿童长跑不该超过多远距离?田径运动中关于距离的定义,中长跑指800-10000米,长跑则指5000米以上,包括半程马拉松、马拉松甚至更长距离的超马等。近几十年来跑步热兴起后,越来越多热爱长跑的父母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跑步,甚至参加一些比赛活动——针对孩子能否参加长跑一直颇有争议。可以肯定的一点,如果并非天赋异禀、目标成为职业选手,儿童无需过早进行太长距离的训练;如果热爱跑步,单次奔跑的距离和每周/月的跑量也需要控制,不应像成人一样去挑战自我上限。目前很多长跑比赛的年龄限制范围,一般年满18-20岁才能参加马拉松,年满16-18岁才能参加半程马拉松,5-10公里的长跑活动,也建议年龄至少达到12岁以上。 ——对于童年期/学龄儿童(6-11岁),单次长跑的最长距离,尽量不要超过5公里;12岁至16岁,(非职业/体校选手)单次长跑的距离也尽量不要超过10公里。因为过量的训练容易损坏生长板/骨骺板(长骨两端的软骨板),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能力;16岁以上,可以再去尝试更远的距离。通常人类的心肺能力和最大摄氧量要到20多岁才会达到峰值。所以即便目标去成为一个长跑者,儿童时期的跑步训练最好还是围绕短距离或分组次的跑步更好,这也更符合儿童的身体特征。儿童长跑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?儿童会更难像成年人那样去维持匀速的奔跑,5分钟以上的跑步,最好能有成年人陪伴以控制节奏;前面提到,单次过量长跑可能会对骨骼生长板产生负作用。因而单次更短距离、更高频度的锻炼,会比追求单次长距离适合儿童;儿童的肌肉与成人不同,加上肌肉组织并不成熟,无法处理重复性负荷,长距离重复性的奔跑动作对它们更容易增加肌肉损伤的风险;儿童通常具有非常高的新陈代谢,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额外的脂肪消耗,以确保有足够的胆固醇来促进正常的大脑发育;受限于身材和体重,他们储存碳水化合物的的能力也比成年人小,所以运动之余他们需要更高频次的饮水及进食;相比成年人,儿童身体没有成年人的力量和控制水平,也更需要柔软有弹性的路面,比如塑胶跑道、草地或者木栈道。最好避免水泥路、石板路;当完成一次运动,成年人会有更多自主的机会去犒赏自己。而儿童结束跑步后,作为家长一定要记得不吝夸奖,除了身体上的快乐,精神上的鼓励会让孩子们有更大热情爱上跑步。
作为训练少年儿童踢球的一大误区(这个毛病我过去也常犯),就是不断鼓励孩子们踢球!草根足球有可能是当今足球运动中最容易被误解的一部分。赞助商、足协乃至于职业球队,通常只会将其视为自己需要履行的一部分义务,却不是一个发掘天才球员的机会。增加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准,在现实社会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,它必须要从基层做起。对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,9岁至10岁通常被视为一个“黄金期”,但事实上这一传统做法已经被颠覆,针对少年儿童的足球训练在4-5岁就应该开始。大多数人都不相信,如此低龄的儿童会具备控球的能力,但他们都错了!其实在人只有2-3岁的时候,就已经具备了如此能力。作为训练少年儿童踢球的一大误区(这个毛病我过去也常犯),就是不断鼓励孩子们踢球。每凭週末,在世界各地的公园空地上,你总会看到这样一个情景:父母会无休止地鼓励孩子,踢一个适用于成年人比赛的足球。这种做法除了会导致小朋友过度疲乏和疼痛之外,也无法激发起孩子们对于这项运动的兴趣(如果你觉得孩子们在公园追逐一个皮球乱跑是帮助的话,就另当别论)。在如此场地和条件下练习足球,显然有些操之过急。孩子们首先学会的技巧应该是如何用正确的部位踢皮球,然后再学习如何调整带球方向,带球急停和突破。他们需要建立这样一种心态:“这是我的皮球,你不可能得到!”任何一名职业球员,都需要在此时建立一种正确的心态。而在孩子们操练控球技巧的时候,父亲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。最好的球员总需要最适合自身特点的训练方式,而这便要求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了然于胸。让3-4岁的孩子就学会控制足球,就如同开启了引领孩子们走向足球之路的一个开关按钮。事实上,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世界顶级球员们的成功经历,你会发现他们每天都会在没有教练监督的情况下,单独训练几个小时。如此训练方式,与滑板运动非常相似。一些志向高远的足球选手,同场会修炼自己的“花式”。虽然会在朋友和观众面前屡次失败,但依然乐此不疲。如果一名年轻球员想要成为未来的梅西或托尼霍克(Tony Hawk,滑板界巨星),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学习如何经历失败。在这两人成名之前,如此事情绝对是家常便饭。青少年球员还需要进行许多重複性的训练:他们应该在“无压力”的状态学习这项技术,然后是“低压力”,最后才是“高压力”。毕竟,当一个儿童想要融入到一项游戏之中,他和她总被年龄较大、速度更快的孩子从脚下抢走皮球,他们会作何感想?他们需要从小就建立起享受足球的心态和自信。目前,日本有数以百计的小孩,正著力培养踢球能力,而他们的父母也在背后鼓励著他们。你可以尝试在家中放置一个迷你足球,而不是正规尺寸的足球,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小脚与足球进行亲密接触,来感受踢出皮球的兴奋。我之所以如此建议,不仅仅因为自己是一名青少年足球教练,也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。我有两名儿子,一个4岁,一个7岁。他们经过我的培养,已经掌握一些大孩子都不具备的足球技巧。这些东西并非先进的“火箭技术”,只不过是旧式的传统常识而已!